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首页 > 仙境宫观 > 仙宫轶事 > 正文

仙宫轶事
八仙群体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

李岳》杂剧。

    八仙中的曹国舅叫曹友,但据史书记载,宋朝仅有一个“曹国舅”叫曹佾,是宋初名将曹彬之孙,宋仁宗(赵桢)曹后之弟。《宋史·外戚传》说他“卒年七十二”,并无好神仙修炼的记载。《宋史》说他“美仪度,通音律”,想是因此而被民间传说加工成“八彩眉象简朝绅”(《邯郸梦》),“吹铁笛韵美声和”(《竹叶舟》)的仙人的吧!
   
    蓝采和的事迹,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的《续仙传》,说他“不知何许人也,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衣破蓝衫”,唱“踏踏歌”等等。后人因歌词中有“蓝
采和”字样,附会为其姓名。其实,据专家研究,“蓝采和”只是踏踏歌的泛声,有音无义,并不是人名。元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一剧,写的是五代时伶人许坚,艺名蓝采和,为钟离权引度成仙的故事。

    这个以钟吕为核心的八仙群体,在宋、元两代逐渐形成,明代最后定型。从宋代开始,道教势力很盛,特别到了元代,由于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邱处机见重于元太祖,因而道教势力盛极一时。这样的情势为八仙传说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社会条件。从道教自身发展来看,钟吕所创立的钟吕金丹道,至宋代甚为昌盛,钟吕授受之说颇有影响。当时道教内部的南北二宗皆尊钟吕为祖师。同时,钟吕的神仙传说,也愈来愈炽烈。北宋时的《宣和书谱》称“宋神仙钟离先生,名权”,“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宋史·陈抟传》:“关中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倾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陈抟斋中”。南宋文学家叶梦得著《岩下放言》记有吕洞宾事云:“世传神仙吕洞宾,名岩,洞宾其字也。庸吕渭之后,五代间从钟离权得道。权汉人,迩者,自本朝以来,与权更出没人间。权不甚多,而洞宾踪迹数见。好道者,每以为口实。余记童子时,见大父魏公,自湖外罢官还,道岳州,客有云洞宾事者云,近岁常过城内一古寺,题二诗壁间而去。其一云:‘朝游岳鄂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粗,……其二,‘独自行时独自坐,无限时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先大父使余诵之,后得李观所记洞宾事碑,与少所闻正同。……洞宾虽非余所得见,然世必有此人也。”钟吕神仙传说,开始先在民间流传,信仰者最初多挂其图形或塑像于家中供奉。后来,这一传说愈来愈广,便逐渐由民间信奉的神仙上升到官方供奉的神仙。被封为真人、祖师,建祠立庙,几遍全国,香火供奉,世代不绝。在两宋,钟吕信仰成了人们宗教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钟吕神仙说,后来与钟离权度蓝采和,吕洞宾度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等师承关系又揉合在一起。这样,以钟吕为核心的神仙集团,便象滚雪球似的,逐渐在人们的传说中越滚越大。到南宋时代,钟吕等八仙已偶尔在迎赛热闹的戏剧中出现。浦江清曾引《梦梁录》卷2《诸康迎煮》条:“……次以大鼓及乐官数辈,后以所呈样酒数担,次八仙道人,诸行社队。……”指出此八仙,不是杜甫诗中高雅的“酒八仙”,因李白一组八仙并不为民俗所广知。“此处必系通俗的八仙,即钟、吕诸公了。”①然而,钟吕八仙真正形成一个为社会普遍公认的群体,还是在元代的戏剧中形成的。

    在元代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占有相当地位,八仙戏则是“神仙道化”剧的重要内容。从现存剧本可以看出,在元杂剧里面已经大体形成了后世所传的八仙,即上洞八仙。只是八仙中有少数几个人的姓名尚不太固定。元曲中的八仙剧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剧将终时,八仙要聚集一次,合唱或分唱一折,对于每一个仙人的特征加以描绘。下面举几种元杂剧中的情形。

    从写作年代来看,最早的八仙杂剧是马致远的《黄梁梦》和《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后一剧第四折中还罗列了八位神仙的姓名:

    “这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菜和撒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我则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这里少了一个何仙姑,而多了一个徐神翁。
元曲岳伯川的《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一剧的第四折则唱到:“汉钟离有正一心,吕洞宾有贯世才,张四郎、曹国舅神通大,蓝采和拍板云端里响,韩湘子仙花腊月里开,张果老驴儿快,我访七真,游海岛,随八仙赴蓬莱。”这里多了一个张四郎而少了一个何仙姑。

    范子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四折前面有个说明:“张果、汉钟离、李铁拐、徐神翁、蓝采和、韩湘子、何仙⑦见浦江清《八仙考》姑上”曲文云:“这一个倒骑驴疾如下坡,这一个吹铁笛韵美声和,这一个貌娉婷笊篱手把,这一个蓬须铁拐横拖,这一个蓝关前将文公度脱,这一个绿罗衫拍板高歌,这一个是双丫髻常吃的醉颜驼,则俺曾梦黄梁一响汤锅,觉来早五十载暗消磨。”这里有了何仙姑,而曹国舅却没有了,仍旧让徐神翁来替代。

    现存八仙题材的元杂剧剧本,除上面列举的几种外,还有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阙名《争玉板八仙过海》,马致远和李时中等人的《邯郸道省悟黄梁梦》、贾仲名的《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吕翁三化邯郸店》、《众天仙庆贺长生会》等。这些以八仙为题材的元杂剧,大体上在剧末都有八仙出场,现身指点,将诸仙的名籍相貌数说一遍。存在这一格式的现象,说明了当时八仙故事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八仙形象很受观众的喜爱。在元杂剧中,八仙群体成员虽未最后确定,但已基本上定下来了,只有个别人小有出入。不仅如此,八仙中大多数人物的形象,在元杂剧中也初步定型,包括他们的身份、相貌、服饰、道具等。例如汉钟离手执芭蕉扇,髯过于腹,“双丫髻常吃的醉颜酡”,吕洞宾原是个未遇书生,成仙后道士打扮,身背宝剑;铁拐李是个“发乱梳”的瘸子,铁拐随身,四海云游;蓝采和拍板高歌,达道诙谐;张果老倒骑的驴儿快,何仙姑“貌娉婷笊篱手把”等。
  
    到了明朝,吴元泰以有关八仙的民间故事和杂剧,说话为素材,写出了通俗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才使八仙群体成员最后确定下来,并一直被后世沿用。而且有关八仙的好些故事情节,至令仍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它对八仙传说的发展产生了颇大的影响。《八仙出处东游记》共56回、其基本内容是∶

    第1回至10回    李铁拐事迹   
    第11回至18回  钟离权事迹 
    第19回         蓝采和事迹
    第20回至21回  张果老事迹
    第22回        何仙姑事迹
    第23回至29回  吕洞宾事迹
    第30回至31回  韩湘子事迹  
    第32回至44回  钟吕斗法大破天门阵 
    第45回        曹国舅事迹
    第46回至56回  八仙过海闹龙宫

    八仙这一群体的组合并不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显得不伦不类,相反,倒使人觉得合情合理,十分圆满。过去每逢迎神赛会和祝福拜寿,八仙必是不可缺少的角色,直到今天北京白云观春节民俗庙会中,还有巨大的八仙卡通人在庙前欢迎游客。中国各路神仙多达数百,为何唯独八仙如此备受青睐?这不能不说八汕迎合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心理需要,满足了人民喜庆娱乐的需要。八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文庄粗野……社会各色人等,均可找到自己亲近“知音”。何仙姑最终取代了徐神翁或张四郎,为女性在八仙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可说明这一问题。明代王世贞在《题八仙像后》即指出:“是以八公者。老则张,少则蓝、韩,将则钟离,书生则吕,贵则曹,病则李。妇女则何,为各据一端,作滑稽观耶?”这就是说,八仙与其他一些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神仙不同,他们的形象丰富多姿、五花八门,本身就是一台热闹好看的戏,这是他们在民间极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应看到“八仙过海”传说的流布,是使八仙群体更加名声大噪的又一原因。元明时无名氏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最早表现了这个传说;明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的节四十六回至五十六回即写八仙过海闹龙宫的事。大体情节是∶八仙赴蟠桃盛会为王母庆寿,就来到东海,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欲乘兴游之而过。吕洞宾倡议,不得乘云,须各以宝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于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花蓝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板投水而渡;钟离以鼓投水而渡;果老以纸驴投水而渡;曹国舅以玉板投水而渡;何仙姑以笊篱投水而渡。宝物的白光照耀到水晶宫。龙太子摩揭爱蓝采和所踏玉拍板,夺走玉拍板,并囚采和于幽室。双方遂发生大战,洞宾杀了摩揭,伤了二太子龙毒,“火烧东洋”。东海龙王请南、北、西三龙王相助,“水灌八仙”;八仙搬倒泰山填海;龙王失败后上奏玉帝,请天兵来助;齐天大圣等来助八仙,天兵败绩。后得观音、如来、老君前来讲和,向玉帝奏明真情,分清是非,为双方和解消仇。自此天下太平。八仙过海闹龙宫的传说,赞扬他们超群的本领和团结精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成为富有积极意义的、人们常爱使用的俗语和典故。

3、下洞八仙及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上洞八仙逐渐形成、定型后,有人感到还不够热闹,于是又衍化出下洞八仙,最早排出下洞八仙的是明代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到了清代,进一步增加衍化出所谓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贺升平群仙庆寿》杂剧中所排出的下洞八仙的名目是∶王乔、陈戚子、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海蟾刘操。此八人中,刘海蟾、陈抟很有名气。陈抟人们称为陈抟老祖;刘海蟾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而其它人物的文字记载材料就比较少,其中关于陈戚子就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此八仙作为下洞八仙的群体来说,传播不广,影响不大,在民间,鲜为人知。下面,对下洞八仙诸人的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王乔,这里的王乔,不是前面“八仙之箓”那里所说的太子晋王乔,而是指叶县令王乔或食肉芝王乔;叶县令王乔,是后汉河东人“传说有神术。每月朔望诣京朝帝,来时不见车驶,后密令伺望,言其临至有双凫从南面飞来。后赐乔为尚书。每当朝时,午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死后葬于城东,坟,百姓为立庙号,“叶君祠”。食肉芝王乔,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传说武阳有个北平山,  山上有白蛤蟆,谓之肉芝,吃了肉芝的人可以长生,但若不是仙材灵骨,吃了不灵验。乔好道,为了使自己具备仙材灵骨的条件,就望山朝拜十余年。后食肉芝,身轻力倍增,走起路来比马还跑的快,后于□山得道成仙。有武阳乔仙流传于世。

    徐神翁。名守信,宋时海陵人。为天庆观佣役。服敝布衣,曳绳履或跣行。终日无所为。惟执帚扫除,且诵《度人经》不绝口。有一天,来了一位姓徐名元吉的道士,病的很重,并有癞疮,众人都厌弃,就让住在了观后的茅草房中。徐守信候在身旁,侍候的很周到,后来死了,大家凑了些钱就敛葬了。徐守信就在茅屋哭了三天三夜,出来后就有些发狂,并稍有异事,人们以为他成了仙,称为神翁。从此以后人们络绎不绝来问吉祥。宋哲宗曾遣人进香于神翁所,神翁书写了“吉人”二字。后徽宗嗣位下诏,召之不起,便强召到了东京,不愿留,就很有礼貌地走了。徽宗在海陵建了一座仙源万寿宫为神翁居。还流传有徐神翁讥讽蔡太师的故事。有一次神翁自海陵去京师,遇见了当朝蔡太师。当时正值朝庭平定河北盗贼,蔡太师就给神翁说:“但愿天下太平!”徐神翁说:“太平!天上遣许多魔君下生人间,作坏世界。”蔡太师急问∶“仙翁如何得知其人?”神翁笑着说:“太师就是。”后尸解。后赠“太平大夫”号。①[(元)张天雨《玄品录》卷51。]徐神翁的仙话传说,在当时流传相当广泛,他曾多次出现在上洞八仙群体内。对于徐神翁的事迹还有几说∶一说为陕西镇原人,修炼有飞身建术。居潜夫山中,建佑德观,后召之京师天庆观。②[《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一说为萧人居陈同疃村,家原来很富有,曾建《原穷堂》不富亭,后白日升举。③[《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一说徐神翁祟宁间来游安福北真现,忽江涨徐飞巾水上渡江去,④一说徐神翁常居乐温北真观,又相传神翁在此飞升,今观的右边有飞仙台。

    刘伶,晋沛国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武参军;泰始初,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被罢免。刘伶容貌甚陋,放情肆志,性尤嗜酒,与阮籍、稽康相善。常乘坐鹿车.携—壶酒,使人随之,伶的妻子认为嗜酒不是养生之道,以饮洒过甚而责备过,伶下跪求饶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醒,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伶著有《酒德歌》一篇,对。“礼法”表示蔑视,同时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涎的生活.有人曾称其为酒鬼。

    陈抟,宋毫州真源人(今安徽毫县人),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隐于武当山九崖岩,服气避谷。后移华山,每寝,百日不起。后唐明宗封为清虚处士。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抟不受。有一次,周世宗、宋太祖及宋太宗同行,抟说“城外有三天于”①[《宋史·太宗本记》]后果分别登基执政。有一次抟骑驴游华阴,听说太祖登极,则大笑说:“天下自此定矣!”太宗对陈抟非常器重,作有再遣陈抟诗:“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尽把三峰乞与君”。②[(元)张天雨《玄品录》]太平兴国来朝,住日许,后求还山,太祖赐号:“希夷先生”。与上洞八仙钟离权、吕洞宾交往甚深,吕洞宾有赠陈抟诗,诗云∶“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话兴亡事不成。金榜因何无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云归人海龙千尺,云满长空鹤一声。深谢宋朝明圣主,解书丹诏诏先生。”吕洞宾言陈抟丹诏之事,后果应验。当吕洞宾再去华山时,陈抟已经死了,吕洞宾有哭陈处士诗:“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雷来时问太虚。六洞真人旧紫府,千年鸾鹤化苍悟。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③[《全唐诗》卷858。]陈传好“易”,自号扶摇子。端拱初自言死期面卒。著有《指玄篇》、《三蜂寓言》、《高阳集》、《钓潭集》等。

4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