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就是流传于民间、牛郎织女中的董永和织女的儿子。小时灵异,数书符镇怪,常游京山之潼泉。此山多蛇毒,经董仲书二符镇之后,其蛇毒就就逐渐没有了。《岳州府志》曰,安乡县,多水患,人民受苦,又一日仲云游来到此县,书了一符贴在石上,立於该具治的东南隅,以压水患,而水患果然被镇压住了。又据《四川总志》说,董仲为梓州人,其详不可考,其城北有董仲书岩,诗文尚在。世传成仙而去。②[《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233卷]
葛由,周朝蜀人。世传为神仙。传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有一日早晨,骑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纷纷追之,上了绥山。③[绥山在娥旧山东南。]绥山高无极而多桃,凡随葛由上绥山的人后来都成了神仙,故谚语说:“绥山一桃,虽不能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有葛由祠数十处。① [《古今闻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范长生,即范贤,名长生、字元寿,涪陵丹兴人。涪陵与巴郡相邻,同是古代的西南巴夷,是天师道的发样地。范为天师道徒,蜀汉时迁蜀郡青城山,人们称其为青城山处士。他“善天文,有术数”,是蜀道教的领袖,其家族是拥有大批部曲的大地主。因此,范长生具有大地主兼道教领袖的双重身份。他曾支持过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而后做了“成汉”政权的丞相。加“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号,封西山侯,晋大兴元年(318)卒。
蜀八仙均在蜀得道成仙,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流传地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流传不甚广。但作为八仙演化过程中的一支群体,同样也被载人了史册。
李唐政权尊老子为先祖,并加诏封。因此道教在唐朝得到了无比的厚爱与发展。与此相应,过去的“八仙”也有了新的组合出现了“唐八仙”, 同时,还出现了“酒八仙”。《通志》有《八仙图》又有《八仙传》一卷,注:唐江积撰。唐之《八仙传》是哪八位神仙?因书久佚,无从可知。但我们从署名的南极遐令老人臞仙所撰的《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8,有唐八仙之记载,他们是:天真皇人,广成子、宁封子、洪崖先生、□铿、赤松子、马师皇、赤将子舆。传说此八人皆为黄帝时人,到了唐时,这8位上古之仙人游于终南,时人见之,故称唐八仙。②[《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此八仙是江积《八仙传》中的八位神仙?还是另一组八仙?后人无法考究。但也说明这8位上古神仙在当时也流传过。□铿、赤将于舆、马师皇、赤松子、宁封子,《列仙传》、《神仙传》均有载,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除了以上5人,还有广成子、洪崖先生、天真皇人的记载,此八仙中,赤松子前面已有述略,其他七人的情况是:
□铿即彭祖,上古仙人。传为帝颛顼的玄孙,官拜殷大夫,因进雉羹于兄,被封于彭城,所以后人以封地为他起名为彭祖。他有二个儿子,长子名叫武,次子名叫夷,都隐于山中,所以后来人就将此山叫做武夷山。铿有导引术,有了疾病,他则闭气以攻所患,使气运行于体中,下达指末、病就好了。他说:“上士被床、中士异被、下士服药,服药百裹,不如独卧”。传说彭祖历夏至殷末,活了八百余岁。后人将他的方术集为《彭祖经》,行于世。
广成子,上古仙人。传说居于崆峒石室之中。黄帝曾两次拜请问道于广成子。当黄帝问及治身之道时,广成子答道:“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得我道者,上为色失我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我独存矣!”乃授黄帝《阴阳经》和《阴符经》。
宁封子,栖蜀之青城山北岩修炼,为黄帝老师。黄帝曾请问“三一”之道,宁以《龙蹻经》授之,说皇帝受之能荣,能游八极。黄帝筑坛拜宁封子为五岳真人、上司岳神。死后葬于宁北山中,故名宁封子。
马师皇,为黄帝时马医。一看马的形状,就知马的疾病与生死。传有一天,有一条垂耳张口的大龙来了,师皇说,此龙有病,知我能给它医治。他就给龙饮了些甘草水,龙的病痊愈了。后来,龙一有病,就来找师皇治疗。
赤将子舆,传说他不食五谷,而啖百草,在尧时为水工,并能随风雨上下时时。
洪崖先生,为青城洞真,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
天真皇人,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余尺。黄帝时,在峨嵋山之下,苍玉为屋,黄金为座帐,华罗幡然,仙童玉女座宾三人,皆称泰清仙王。黄帝曾往问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和《太上灵宝度人经》。传说蜀岷山江北有一座山叫慈母山,为天皇真人修炼处,山上有龙池,池中有金银铜铁鱼,服之可以长生,这个池就叫肉芝龙池。
所传此八位仙人,大多为上古时人,或与黄帝有师事关系。这种崇拜古神仙的风气,大概与李唐尊老子为始祖有一定关系。
唐朝不仅有道家的《八仙图》、《八仙传》。还有所谓“酒八仙”。李白、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8位文人学士、王公大臣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自称八仙之游。时人称之为“饮中八仙”或“酒八仙”。大诗人杜甫作有“饮中八仙歌”,将各人酒醉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云: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白皎如玉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以上汉魏唐各代所传的八仙,或泛指列仙,或具体指某8位。但都未定型化,各朝代甚至在不同地区,所传八仙都不同,就连浪迹纵酒的文人学士王公大臣也可以以八仙自
喻。这些八仙群体,与近世所传八仙即上洞八仙均无涉。然而,无庸置疑的是,这一时期八仙传说的广泛流传,为上洞八仙的形成,不仅准备了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而且上洞八仙中有几个人的故事,已见载于唐代的史料中。
2、上洞八仙的形成及八仙过海传说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铁拐李(李铁拐)、张果老(张果)、韩池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这8位仙人中,至少有5名见于北宋以前的史料记载。
张果最早见于唐代郑处诲撰的《明皇杂录》,后来修的新、旧《唐书》中都有《张果传》。在八仙传说中,“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十分著名,但在《明皇杂录》中只说他“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并没有“倒骑驴”的说法。张果老倒骑驴的形象来源于民间传说,但经过戏曲舞台的传演,其影响更加广泛了,成为文学、绘画、雕塑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清人金埴《不下带编》中说∶“画家有《张果老倒骑驴图》,或题其上云∶“多少世间人,不如个老汉,非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可见“张果老倒骑驴”已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艺术典型了。
韩湘(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韩愈著名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诗,就是写给这位侄孙的.与他同时(稍后)的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中,便载有韩愈贬官途中遇韩湘、从牡丹花中显出这联诗句的故事,说明在当时韩湘就被传说成神仙了。
吕岩(吕洞宾)唐末人,《全唐诗》收有他的大量诗作,有名的岳阳楼的三醉亭,就是后人根据他的“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一诗而建的。但他的诗中有不少是宋人伪作,《全唐诗》收入时没有加以甄别。
钟离权为唐末五代人。《宣和书谱》中说:“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自称天下都散汉。”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则说:“邢州开元寺有唐钟离权处士二诗”;《全唐诗》把他的诗收在卷860“仙”类,但清人厉鹗却把他的诗收入《宋诗纪事》卷90“道流”中。总的来说,钟离权大约与吕岩同时;关于他的一些传说,约起源于五代至北宋期间。
关于何仙姑的说法也不一致。北宋刘攽《中山诗话》云∶“永州何仙姑,不饮食,无漏泄,世传其神异。”北宋刘斧《青琐高议》载有何仙姑的传说两则。厉鹗据此把刘斧《摭
遗》中所载何仙姑《题永州故人亭》一诗,收入《宋诗纪事》卷94。但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中,童养年辑录的《全唐诗续补遗》,却据《太平广记》、《孔氏六贴》、《舆地纪胜》及《广东通志》等书,把何仙姑列入初唐,说“仙姑,增城何泰女。生唐开耀(681——682)间。”
八仙中的其余3名,按现在一般说法,是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铁拐李未见史籍有何记载,大概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就现存材料看,他最早见于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
共4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