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首页 > 仙境宫观 > 宫观布局 > 正文

仙宫轶事
严格的修持生活

    八仙庵作为全真道的一个重要丛林宫观,它从金元以来,在修持生活方面一直以全真性命双修为教旨,但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特点。纵观全过程,大略可以划分这样两大阶段,金、元至明末为第一阶段,由于元朝时全镇道南北宗合流受南宗先命后性之学的影响,这一时期,八先庵在宗教修持方面,渐有重清修,重命术的倾向;清初到民国年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在王常月的明心见性为主的教旨教风影响下,八仙庵在修持方面强调以修心炼性为首务。但斯庵道士修持生活的有关资料已荡然无存。现在只根据一些道长的回忆,特别根据嘉庆年间董清奇方丈所著的《除欲究本》一书所提供的材料,对清以来斯庵道士的修持生活作简要叙述。

    1. 持戒比较精严。八仙庵是传戒之所,又力图在持戒方面成为其他小庙的典范。斯庵的方丈、监院经常反复地告诫道众,戒是进道之舟航,要求入道之人,要时时持戒在心,不可稍微懈怠。同时,为了贯彻精严戒行为学道之首务的教旨,还制定了一整套保证戒律得以贯彻执行的清规。所谓清规,就是本庵自己订立的对道众犯过失的处罚条例。这些条例今已佚失,没有保存下来。根据老道长的回忆,八仙庵的清规内容繁,要求细,有些写在纸上,榜示于众,有些是传习或口头要求,不着文字,但必须遵守。现在大家能记得起来的,有如下诸条:
    开静贪睡不起者,跪香(就是罚跪,等一柱香烧完了,才准许起来);
    早晚功课不随班者跪香;
    店主不准时敲罄,各殿罄声接连不上或紊乱者(按规定:开静后,大殿大罄先敲三下,(小殿一个接一个顺次各敲三下,如疏忽大意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殿主要受罚)跪香;
    出门上街不告假或告假不按时归返者,跪香;
    过堂1用膳不随众,或把碗筷弄得乱响者跪香;
    上殿诵经、礼斗,不恭敬者,跪香;
    止静后不熄灯安睡者,跪香;
    在殿堂喧哗惊众,两相争者,跪香;
    三五成群,交头结党者,跪香;
    作法事神不专一,错乱钳睡者,跪香;
    奸滑懒惰,出坡不随众者,跪香;
    贪美味私造饮食者,跪香;
    毁坏庵内物件,照数包补外,并跪香;
    过堂,道众到斋堂吃饭,命曰“过斋堂”,习惯叫“过堂”。“过堂”有分便堂、过堂、过大堂三种形式,便堂,随便到斋堂用斋,不讲威仪;过堂和过大堂,都有严格的威仪、规矩。
    公报私仇,假传命令,重责迁单;
    毁谤大众,怒骂斗殴,杖责逐出;
    无故生端,自造非言,挑拨是非,使众不睦者,逐出;
    茹荤饮酒,不顾道体者,逐出;
    偷盗庵内物件及他人财物者,逐出;
    违反国法,奸盗邪淫,坏教败宗者,将清规置于犯人顶上,火化示众。

   斯庵方丈董清奇在对道众讲到守戒问题时,要求更为具体广泛,他认为人们的一言一行。一视一听,都有一个守戒与否的问题。他在《除欲究本》中写到:
        戒眼不看非礼色,戒口不说非礼言,
        戒鼻不闻香和臭,戒舌不尝酸与甜,
        戒耳不闻非礼声,戒手不取非礼钱,
        几般大恶都戒住,行动还戒非礼路。
   又说:
        受戒容易守戒难,几人能把戒保全。
        反复无常有变更,天堂地狱顷刻间。
        顺去定做逆来止,就再此处显手段。
   这就是说,只有在变更无常的复杂生活中,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恪守戒律的要求,符合戒律的就坚定不移地去做,不符合戒律的就制止,这样,才能避免所谓的地狱之苦,修成所谓的天堂的神仙。

    2. 强调以修心炼性为主。八仙庵自清朝以来,受王常月教旨的影响,再修性与修命的关系上,强调以修性炼心为主,把修性炼心作为修命炼丹的前提。“口诀分明心不善,问君何处立丹基。”1这种思想丛清初任天然方丈开始,逐渐积累总结,发展到嘉庆年间得董清奇,产生了一本《除欲究本》总集子。《除欲究本》是八仙庵修性炼心思想之集大成。它认为,人的先天本真之性本来是纯善的,但后来的人世生活,使人产生了种种私欲利己之念,迷住了人的纯善本真之性,发生各种邪端乖行。而这些欲念归根到底都是从心——即性那里来的,董清奇用扇——手——心——性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扇子本是一隘物,扇动非扇是手动。人手亦是一隘物,手动非手心使用。心是肉团一隘物,说心非心还是性。性人心窍拿主意,虚灵不昧他作用。人若不把性拿定,随欲流转失仁正。”又说“心即使性性即心。”因此,修道者必须修心炼性,除去各种私欲杂念,使人心归返气纯善真常之本性,方能得道成仙。从董清奇在《除欲究本》中所讲的内容来看,他们常讲的除欲的范围很广泛,主要有十个方面。

    一是利己欲。在私有社会,人人都有自私利己之心,“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有了利己欲,就会处事不公,好沾便宜,损害天理。“好沾便宜反伤己,一定要把天理损,假设禅堂象菩萨,腹内装着妖魔心。”“私己处世总不公,处公先将利己亡,就在是处固人身,异说别的全是狂。”“私欲都除尽,古镜放光明。照见红尘假,才能出五行。超出三界处,解脱心上绳,撒手得逍遥,出苦作仙翁。”

    二是物欲。人的衣、食、住、行之需,要有许多物件才能满足。有人把心神精力全挂在物上,为了弄到这些物件,董清奇《处欲究本》第1卷第90页。
  “睁的眼发酸,听的耳朵聋,手里胡挽旋,脚下不能停,昼夜打算盘,忙乱主人公。”结果是“人爱弄物玩,颠倒被物弄”,“精神都耗尽,死后攒空拳,一件拿不动。”

    三是色欲。“世人都好贪色,也知贪色损神,既知就不该做,都图快活乐心。快活有伤性命,就在此处走滚。修行先去快活,然后才养精神。”“有等色徒暗盘算,娶个美妇赛天仙,日夜追欢永不离,就得色劳死也甘。修性和他不一样,只怕色心未除完。二六时中用功夫,时时刻刻加防范。略有一刻失察觉,色念一动精神散。神散一定落苦海,定入轮回改头面,昼夜忧愁这件事,除尽才了平生愿。”

    四是名利欲。“清酒红人面,财贝黑人心。”“都好争名利,未曾有大义。”“世有一等人,张口卖良心,心灵生巧计,韬略经鬼魂。广做异端事,粘着哄骗人。自己专作假,昧心说已真。因果付肚外,天真全不存。豁出己变驴,损德行不仁。如此为的何,求荣利己身。公欲免地狱,存正祸不侵。虽然存正好,到底荣是根。荣根若不除,正也存不稳。”

    五是富贵欲。“富贵恰似绳万根,万绳别的单绳心,解开这条生那条,生生变化眼言不清。荣华照的眼睛雾,两般无不损精神,都知二物带不上,舍身忘死要挂心。”“良田治千顷,死后占一冢;瓦舍盖千间,睡卧席一领……死后钻空拳,一件拿不动。诸般都放下,罪孽浑带尽。不要去妄想,凡是听天命,知足是富汉,自有乐无穷。”

    六是多情欲。“盼缘爱念揽在心,思虑妄想昼夜忙。念头不息如爆豆。耗散精神全不讲。”“修行理当断人情,一点真心硬似铁。性情炼成纯钢剑,斩断欲缘少折磨。一心要往西天盼,勇猛精进不休歇。”

    七是嗔欲。“动辄揽气常发嗔,真性常在苦海中。”“气是无烟火炮,但着心中发燥。腹内往来不息,精神暗里消耗。不发还忧则可,但发就是凶兆,勉强忍在心里,病重定把命要。真是身重大患,气根没有除掉。”

    八是嫉妒欲。“常怀旧恨生嫉妒,不知想那谁报仇。腹内有个催命鬼,催着叫人入醴都。有人但挂着一毫,变脸发威作凶徒。自己未曾治伏心。随欲流转任性做,自己反说人不是,自己不是自不究。”

    九是杂念妄想欲。“妄动一念,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从此堕落,从此受患。”“前思后想心上挂,三尺六贼搅乱心。忽上倒下心不定,恶根未除常发生。下功苦苦除杂念,搜尽宿根成净土。”“意马常擒性自明,金石良言真可听,擒住意马得清净,静定自然智慧生。”

    十是自傲自夸欲。“腹内暗暗存胜心,举念就想为人师。你要往人头上缘,谁肯着你践踏死,古今那些治世客,都从谦恭下士出。自尊自贵自遗臭,旁人闻着厌恶死。”“到处风俗无大岔,自己都把自己夸。”“臊鼠夸他自己香,刺猬夸他身子光,谁肯当场言己过,张口只说人不良。如此要走天堂路,神仙不值纸半张。”

    这是个方面的要求,是他们经常倡导和强调的。

    如何除欲,修性炼心,董清奇提出如下几条具体办法:

2共  1 2 下一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