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首页 > 仙境宫观 > 宫观布局 > 正文

仙宫轶事
全真道创传的重要据点

    第二,他建立了性命双修的修行法学说。他吸收了丹鼎派的“性”命”范畴,并赋予新的内容,提出“性命双修”之说。他说“性命者是精血也”,精血聚而成人形体。又说“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①[《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精血是肉体赖以存在的根本,而更为根本的是真气。通过性命双修,使精、气,神得到统一,才能达到神仙目标。他认为“性命”为人之所本有,但由于人降生到五颜六色的大干世界之后,情欲产生并逐渐增长起来,便迷了人的本性,为了恢复本性,必须扫除情欲,克已、忍让、柔弱、清静内养,才能达到精、气、神的统一。
    第三,他还以“三教合一”为修行指南。他把道教丹鼎派的清修炼养之术,佛教的“澄其心而神自清”的思想与儒家的“忠、孝”之道结合起来,而且常常以《道德经》、《心经》和孝经》三经,教育门徒。他的一首诗云: 
    儒门释门户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悟彻便今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②[《重阳全真集》卷1第8。]
    这样,他便把“理”(宋儒主“理”)、“性”(禅宗主“性”)“命”(道教主命)融会为“三教合—”的“理性命之学”,并用以作为道者进行清修、了达性命,达到“全精、全气、全神”的最高神仙境界的指南。

    八仙庵在传播全真道、弘扬全真道功、道法方面还起过巨大的作用。王喆归隐创教的旧居刘蒋村(今名祖庵镇),在今西安市户县的西郊,距西安市约40多公里。在金、元两朝,这里先称为“祖庭”(全真门徒称“祖庵”),‘金承安四年,改为灵虚观。元太祖成吉思汗聘邱长春真人为国师,经奏请改灵虚观为重阳宫富后又加封为“重阳万寿宫”为天下都道院72路道教总汇集点。这一时期,重阳万寿宫是传布全真道的总中心。而处于总中心旁边的八仙庵,依恃自己处长安“名城”的优越地位,则是总中心向外扩展传播的一个媒介点和辐射点。“七真”之中的马丹阳,以“全真第二代”,在关中弘教10年,来往于刘蒋,长安八仙庵之间。其弟子“十大解元”,缘继师志,也大都活动于关中各地。八仙庵当时是他们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往返各地的经常驻足之地。特别是自明清以来,重阳宫盛极而衰,逐渐成为一个小道观。而八仙庵的地位却愈益上升,到明朝中期,随着厮庵道观的增建和扩展,它已成为西北一个著名的施放丛林。这时,它弘扬全真道的地位协,已远远超过“重阳万寿宫”。迨至清朝,随着八仙庵丛林管理体制的逐渐健全与完善,庵内道众日益增多,经常住庵道士有100多人。他们在方丈、监院的组织领导之下,按照全真道的一套律条戒法、斋醮科仪,早晚功课等教规教风,进行严格的修持活动。斯庵还经常向其他小庙道士讲经、传戒、弘扬全真道法。从现在找到不完全的统计资料来看,清以来齐坛演戒大体上不少于8次,受戒道士大约有一千多名。这种盛况在陕西以至西北是不多见的。

    以上说明,西安八仙庵不仅对全真道的创立,起过一定的源渊影响作用,而目作为全国一个著名的全真丛林宫观它还是传布全真道弘扬全真道法的一个重要据点 。

2共  上一页 1 2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