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首页 > 仙境宫观 > 经济文化 > 正文

仙宫轶事
音乐和绘画

    道教音乐,以“清幽、典雅、恬静.肃穆”等特点而见长。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不少音乐人才和好的乐章。只是他们过去大都是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韵章未能留传下来,八仙庵在音乐方面、为道教音乐的传播作出贡献的,是本届监院闵智亭。在绘画方面,八仙庵道长中艺术造诣高、作品多、现在已为我国道教界著名画家的有两位∶一个是闵智亭、一个是孙明瑞即墨道人,下面对他们的情况分别加以介绍,并选辑若干精品于后。

    1 闵智亭传谱《全真正韵谱辑》和画

    道教音乐自北魏时蒿山道士寇谦之的《云中音诵》将直诵改为音诵以后,宋代辑有《玉音法事》,明代有《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清末有《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等传世资料。但这些音乐资料有的早已失传,无从得知;有的是以“声曲折”记谱法,至今无法破译;有的采用“工尺”记谱,使人难以准确诵唱;有的以‘当、清”记谱,有板则无韵律腔调,非口口传授,难以诵唱。监院闵智亭长期注意收集各种全真经韵资料,加以研究,因而,他不仅熟悉清末四川成都二仙底《重刻道藏辑要全真正韵》,还精通未收入该书的一些道教常用的经韵。这些经韵乐谱集在一起,共为68首。他与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的同志合作,经过传谱、整理,出版了《全真正韵谱辑》一书。该书的出版,对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在该书的《后记》中说:“中华民族在数干年历史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道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奔流不息的长江,那么道教文化恰似汇入大江的淙淙涓流。当前,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正在涌起,对道教文化的研究也方兴未艾,这无疑是为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进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道教音乐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有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道教音乐在宫观中大都是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这种保守的传承的方法,一方面增添了道乐的神圣性,遗存了它的古朴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易于失传的危险,这也就是目前所能见到的道乐曲谱甚微的主要原因。”

    闵智亭道长将《全真正韵》传唱下来,并由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录音、记谱、整理出版,此举乃功德无量之善事。

    在绘画方面,他尤擅长画兰、其笔下的兰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自成面目,颇为同道者赞誉,同日寸,他还兼画山水、道教人物、仙鹤等。他的道教人物画——《紫气东来》与山水画—《晨曦》,挂于北京白云观的接待室;另一幅《华山苍龙岭》,已收入《道德墨林》画集。下面选辑他的两幅兰花作品。及传谱的几首道教音乐。

    2.孙明瑞的画

    孙明瑞,俗名孙清泽,笔名墨道人。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威县芦头村。1944年为逃避壮丁,’被迫在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安山镇七神堂出家。后听说陕西道教风气好,便于1946年来到八仙庵,1948年又去楼观台。1949年解放后至1959年,常住八仙庵。其间由陕西省美术协会介绍到美术专科学校当花工近一年。1959年至1971年,回家住10余年。1971年至1989年,常住楼观台,有时住八仙庵。1990年又回到八仙庵。他说:“八仙庵和楼观台是我第二个.家”。孙明瑞从小酷爱书画,最早跟师爷藏永范(号超凡,善山水花卉)学画梅。到八仙庵后,先后投师于美术协会的陈瑶生、何海霞,在名师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传统绘画艺术,技巧。为了画好山水花卉,他还游历祖国名川大山,搜求奇峰异石,眼观手摹,孜孜不倦,为后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因傲霜不觉寒,才得今日红梅开。他如今画梅,挥毫自如,笔法泼辣奔放,苍劲雄浑,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画界评他画的梅是∶“绝无繁琐千万朵,仅有传神两三枝”,“超以象外”、“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墨道人画所独有的空灵之气。他的画先后7次在全国获奖。去年获全国“金龙杯”书画大奖赛二等奖。他的作品有的被国家艺术单位收藏,有的选赠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外国友人,有的刻石陈列。北京白云观、武汉黄鹤楼、庐山仙人洞、西安宾馆等,都展挂他的巨幅梅花。近十年来,他捐给国家,陕西省道教协会和故乡父老的画就有近千幅。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