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首页 > 仙境宫观 > 历史沿革 > 正文

仙宫轶事
矗立于唐兴庆宫遗址上的仙宫

    这里需要说明的,作为八仙庵所在地的长乐坊,虽与唐长乐坊同名,但却不是同一个地方。过去有些介绍西安名胜古迹与风物传说的书籍,疏于仔细考究,把唐时的长乐坊与宋元以来至今的这个长乐坊混为一谈。例如有一本书这样说:“八仙庵,座落在唐代长安的长乐坊(今西安东关长乐坊),它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观。”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解,唐之长乐坊是皇城东第二街北边第一坊,即长安城东北角自东往西数的第二坊。这个地方在今西安城东北角,它包括东北角城墙压的一部分地方,顺城北路、新民村、兴隆坊、长缨西路及其以北的北郭上村、南郭上村等。而宋元以来至今的这个长乐坊,在今西安东关,它与今西安东城墙第二门——中山门及城内的东新街在一条轴线上。而设于该街上的长乐坊办事处,其管辖的范围包括:南至东关正街,北至长乐坊路,西至护城河,东至动物园路这一区域。这就是说,唐之长乐坊与宋元至今的这个长乐坊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在今西安城之东北角,后者在今西安城东关,后者的位置恰在唐兴庆宫西北隅的遗址上。
    由于宋元时的长乐坊,地处长安城东门之外,是长安“驿路之冲”,宾客迎送之地,因而在五代末年,尤其北宋年间,与长安逐渐复苏而成为一方经济都会的同时,‘它已成为一条‘工商繁盛”热闹的大坊街。大概因为同名的缘故,宋以来的长乐坊继承和发展了唐长乐坊酿造业特别是酿酒业的技艺。①[《西安史话》云:唐“长乐坊出美酒,名叫‘郎官清’,想来可以与西市美酒‘西市腔‘“媲美”。]这里的酒肆业很有点名气,并赢得了“长安酒肆”的徽名。它不仅成为许多文人、土大夫常来饮酒酬答的地方,也是许多道者、真人往来活动之处。吕洞宾遇钟离权而成道,就在这个地方。八仙底山门外,至今还竖立着一块“长安酒肆: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的石碑。今天八仙庵道众中还广泛流传着吕洞宾在“长安酒肆”喝醉酒的故事。说吕洞宾经常到长安酒肆一家酒店来喝酒。这家店主人对吕洞宾接待热情、殷勤、周到。有一天,  吕洞宾又到这家酒店来,说他今天酒兴很高,要喝两坛子洒,喝完后就醉倒了,并让酒家把他抬到后院井台上去。他躺到井台上后还要酒喝,酒家解释道:“现在店内只剩下两坛子酒了,还要照顾其他客人;再说你也醉了,不能再喝了。”,正说着,吕洞宾腹内一翻把喝的洒全吐出来,直流到井内。从此以后,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酒。酒家用不着再酿酒,把井水打上来就是美酒。由于这家酒店的酒特别浓香醇美,到这里喝酒的人比其他酒店都多。不久这家酒店就发了大财。后来有一天,吕洞宾又来到这家酒店,问店主人还有什么困难。店主人说:“凉水变酒好是好;就是喂猪没酒糟。”吕洞宾说:“人人说天高,人心比天还要高,打来凉水当酒卖,又说喂猪没酒糟。”便走到后院井台上吸了一口气,井水中醇香的酒味就没有了。这个传说故事反映了当时这条街上酿造业和酒店发达繁盛的情况。
    同把两个长乐坊混淆相联系。长期来,对八仙庵座落的地方是否是兴庆宫遗址的一部分的问题也颇多争议,众说纷云。有一本关于西安古迹传说的书上这样写道:“八仙庵,座落在唐代长安的长乐坊……这原是东市的一部分,并且又南对兴庆宫、青龙寺,北靠大明宫,是个热闹的去处,因而从来就是古城最大的集市之一。”显而易见,该书作者不赞成八仙庵座落在唐兴庆宫局部遗址之上的观点,在他看来,确切的说应是“北靠大明宫”、“南对兴庆宫”.介乎“两宫”之间。   
    根据解放后对唐兴庆宫遗址范围勘察探测的结果①[《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控测资料》载1958年第1期《人文杂志》]揭明:唐兴庆宫遗址范围的东界在今伉家堡西106米;西界在今经九路(今兴庆公园西门外)东90米处;南到今纬十街(咸宁路)北84米;北到长乐坊北边的永乐北路东端的东窑坊。东西宽1075米,南北长1250米;面积约1.4平方公里。接近正方形。按这个准正方形周边的直线划去,八仙庵恰好在兴庆宫遗址的西北隅(参见《西安市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这个结论与八仙庵现存碑石上“八仙庵为唐兴庆宫遗址”的记载正相吻合。实际探测的结果和碑石材料都表明,八仙庵不是位于“北靠大明宫”、“南对兴庆宫”,介于“两宫”之间的位置上,而是座落在唐兴庆宫西北隅的遗址之上。
  八仙庵位于西安城——西安东关长乐坊,座落在唐兴庆宫局部遗址之上的这一优越的形胜位置,是它继续发展,历久不哀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仙庵自宋朝建立以来,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在每一朝代中,长安城内及其附近都有许多宫观。但这些宫观大都是长者一二百年、短者几十年,就淹然消失,以至默默无闻。而唯独八仙庵,数百年来,虽多次历劫兵燹,但废毁后很快会得到修葺。尤其是清代以来,其庙观规模不断扩大,宗教活动愈益近于规范,达到建观以来的鼎盛阶段。造成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它所处的形胜位置。《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在讲到重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特别强调继承先民遗址,“饰胜迹以作民气”的意义,其曰:“故凡先民伟迹之在秦中者,若桥陵、若茂陵、若昭陵、末央废苑、华清故池,悉命将作葺乃理。即碑林石刻所萃,亦令动正供,盈羡聿事回,兴修岂徒侈外观之,懿悦万国过客耳目哉。欲国民顾瞻往迹,复昔日民族之盛,以共弼我丕丕基也。而斯庵亦唐宫遗址,又近在附郭,为冠盖往来憩息地,独未及焉,岂非一大缺典乎!”“国家既以胜迹作民气,斯庵之修势不可缓。”这里充分阐明了胜迹对于斯庵久盛不衰地得到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共  上一页 1 2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