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道教斋醮用钟的由来:钟是道教斋醮科仪以及宫观中常用法器之一种。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制作铜质钟,以为乐器。古代礼仪,在宴会或祭祀中都要使用钟。《太平御览》引《易通卦验》称,「人主,冬至日,纵八能之士,击黄钟之宫,则人主敬善,公卿大夫诚信」;引《汉书》称,「高祖庙有十钟,受千石,撞之,声闻百里」。早期道教并无以钟为法器的记载,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文献中才有钟声之乐曲为仙乐的说法。齐梁高道陶弘景的《真诰》有句称「忽闻天上有金石钟鼓之音」,「钧籁昆庭响,金笙唱神钟」等。隋唐以後,道教宫观中以及在斋醮科仪里面就有大量用钟的记载。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中说到钟的制作,「凡有五种造,一者金钟,二者银钟,三者五金合铸成钟,四者铜钟,五者铁钟。或九角、八角,或四角、两角,复有无角。或大则万石,小则一斗,各在时耳。既造成已,皆须镌勒铭记,国号、年岁、郡县、观名,所为之意,使万代有归,六时不替矣」。


    宫观和科仪中用钟的作用:道教宫观和科仪之中使用钟,其目的有二,一是感动神灵,二是警戒住观和行仪的道士。《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称,「凡钟者,四众所会,六时急务,此器若阙,则法席乖轨。经曰:长斋会玄都,鸣玉扣琼钟,又法鼓会群仙,灵唱靡不同是也」。唐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太真科》云,「斋堂之前,经台之上,皆悬金钟玉磬,依时鸣行。道上讲悉先扣击,非唯警戒人众,亦乃感动群灵。神人相闻,同时集会,弘道济物,盛德交归」。宫观和科仪中,道士鸣钟有一定的程式,其鸣钟的次数也有一定的意义。


[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好彩收藏:八仙彩中显神通 (2004年8月20日)
-“八仙过海”邮票推出 首发式30日钟楼邮局举行 (2004年8月20日)
-从八仙庵到八仙宫 都是慈禧改的名 (2004年8月20日)
-西安八仙宫与《八仙过海》邮票 (2004年8月20日)
-邮票《八仙过海》西安首发 (2004年8月20日)
发表评论
姓名: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