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就是吕洞宾,在道教史上,他是金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不过现今的吕祖形象,却是经过了民间长期加工的。吕洞宾道号纯阳子,名岩,其生平事迹真实情形不易弄清,因为有关的资料,大多系後人根据传说编写,传说的材料盖过了真实的历史资料。一般治道教史的,认为吕洞宾实有其人,约生活在唐末五代。《宋史》的陈抟传中提到陈与异人吕岩往来。这是所谓正史上第一次提到他。从道教内部的各种资料分析,他的师父是锺离权,号正阳子,师徒授受,有《锺吕传道集》为记。以後此一道脉於宋代和金代大放异彩。多数人认为,金丹南宗和北宗即全真道都接续了他的真传。所以全真派将他当成五祖之一。元代全真道受到朝庭的重视,吕岩也被尊为帝君。这样他在道教神谱中的地位大大升级,吕祖庵、吕祖殿到处可见,而且还在他的家乡山西省芮城县造了个大庙永乐宫,与他帝君的身份相匹配。随著全真派传播到北方广大地区,吕祖庙也便跑向整个北方。清代,全真派受到王常月公开放戒的推动,迅速往南方和西南传播,终於走向全国,吕祖崇拜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不过吕祖信仰的发展,不仅有道教内部的推动,民间的传说,戏曲的演出,文人墨客的渲染,无疑也起著十分重要的影响。还在宋代,就有许多吕洞宾的传说在流传。据说他曾经有诗言「因风飞过洞庭湖」,又留下《沁园春》词,论内丹之意,引起轰动。後来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他的真实作品,或加以注释,加速了它们的流传。元代的杂剧中,有多本是演吕洞宾故事的。比如三上岳阳楼,度铁拐李,等等,都曾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明代汤显祖的名剧号称临川四梦的,其中有折《邯郸梦传奇》,演的是一位书生上京赶考,在途中遇到仙人点化的故事。那书生在店中睡下,在梦中做了二十年的官,享尽荣华富贵,也尝够了官场倾轧,最後树倒猢狲散的苦头。一觉醒来,主人所炊的黄粱还未熟。书生由此大彻大悟,跟著仙人学道求仙去了。这位店主人,便是吕洞宾。其实,这一故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故事的主角是杨林,店主人则不知名姓。後来在五代时的小说中,主角变成了卢生,店主人称吕翁。而汤显祖将此事指实为是吕洞宾。这是因为吕祖的名声此时已经超过其他仙人,将故事按在他身上,既符合剧情需要,也更适应民众心态。吕洞宾在明代被列为八仙之一。吴元泰撰《八仙出处东游记》,将八仙的故事叙述得生动有趣,八仙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还成了民间的俗语。而八仙之中,仍以吕洞宾最受欢迎。经过民间传说,和诗词、戏剧、小说的渲染,吕洞宾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他是最有人情味的仙人。据说他曾对其师正阳子汉锺离说,誓愿度尽天下人,然後自己再成仙。因此他一直在民间各处游历,寻找有缘者,度他成仙。同时,他又颇具侠气,见到有缘的,自然加以度化,有苦的,也许看他心地尚好,会点一把钱财,有病的,治一治痼疾,至於那些仗势欺人的坏蛋,则给他吃一点苦头,不肯改过的,更要严加惩治。因此吕祖让人感到亲切,可以信赖,尤其是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颠连无告的民众对他更有著特别的感情,希望得到他的关爱和帮助。
吕祖在清代是最占香火的神仙,无论是宫观中,还是一般信众的家中,都可看到他的神像。这是由於我们在前面说过的原因--人们敬重吕祖,也将解决生活中的苦难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从吕祖信仰本身来说,则是因为对他的崇拜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包括:吕祖神庙或神殿,它们是崇拜的大本营;吕祖神像,其中小型的可以让人请回家中供奉,一般在岭南地区流传的像比较瘦削,北方地区的比较丰腴,这是随人所思而形成的不同风格的绘像;与吕祖有关的书籍,其中被认为是吕祖所作的部分,被後人编成《吕祖全书》,此外尚有象《吕祖宝忏》一类志存劝善的小册子;扶乩、灵签和祈梦等民间常行的占问吉凶祸福的方法。
香港地区的吕祖崇拜既受到全真龙门派的诸宫观的依托,也与一般民众消灾祈福活动有密切关系。香港目前的诸大宫观,大多接续了全真龙门派的传法系统,吕祖作为全真派的五祖之一,自然在宫观中占有香火。进观的香客,也极易瞻仰到他。这是吕祖崇拜的重要基础。同时,在岭南地区原来流传著一部《吕祖无极宝忏》,据说系数十年前由云泉仙馆的道长扶乩所得。这部道书,虽说是《忏》,实际上集合了有关吕祖的种种传说,复加上多般劝世格言,以及某些道派的经书,复合而成。它是吕祖传说的丰富宝藏,由於是《忏》,道观中得以应信众之请,予以唱颂,举办法事,这样便经常地面向民众宣传著吕祖神迹,这无疑加强了民间的信仰。1997年,由罗智光、邝国强等先生发起,多位信士集资,请龙游、丁常云作注,成《吕祖无极宝忏注》行世,由得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印行,更加有利於吕祖传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