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首页 > 道教文化 > 正文
道教文化與民間宗教

    道教民間信仰可以說是原始道教思想義理落實於民間的表現。原來道教先民因為對大自然的 敬畏,認為萬有的背後必然存在著一股神秘不可知的力量,既操控著萬物,也主宰著人類。 於是原始宗教對「神靈」的追求與先秦道家對「道」體的具體闡述,發展建構出長生不死的 神仙體系,作為整個道教教義的中心思想。民間信仰也擷取這樣的思維模式,或者道教的神 仙形象,或者歷史故事中具有靈跡者,或者對生民百姓有功 者,都被吸納為道教眾神,受到 無比的崇敬與膜拜。就因為這樣對神靈的小心翼翼與敬畏,由神仙信仰中所衍生的禁忌禮 俗,更是成為民間宗教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相應社會變遷、人文思想的轉變,民間宗教 從反省、改變到建立新教派,帶動起宗教通俗化的趨勢,這勢必會牽涉到多層面的考量。本 文就道教文化與神靈信仰、民間禮俗、新興宗教部分作論述,至於宗教通俗化所引發的社會 問題,此乃見仁見智,本文不作論述。

    人類面對許 多無法解決的問題,諸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甚至是難測的禍福,便交給 「信仰」。於是有人說「宗教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且不論此言真假與否,宗教信仰對人類 生活的確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就道教而言,沿襲《道德經》對「道體」的看法,輔之以 《易經》卦象,生命源自於「太極」與「道」的說法也就不言而喻。民間信仰承自道教看 法,將天格給擬人化,於是民間暱稱至高無上,萬物所從出的對象為「天公」或「天公祖 」。由此「天公」名號,再加上道教義理的渲染,「玉皇上帝」的形象也就愈顯明朗。只是 無論是道教也好、民間信仰也罷,最初宇宙起源、生命意義的問題就在現實成仙、長生,甚 或是禍福問題的歸求中給淡化了,換言之,對一般道教信徒而言,現實問題確實比究極意義 來得重要多了。

道教與神靈信仰

    道教神仙信仰的特色就在於追求肉體的長生以享受歡樂的生活。它是在肯定生現實意義的基 礎上,引導人們追求更高、更自在的生活,從而超越自然對人類的種種限制和人類本身能力 的有限性。道教相信人有透過修煉靜養達到長生久視的可能性,並認為神仙體系就如同人類 社會般,有一定的住所、等級,甚至權限,因此道教的神仙世界如同官僚體制,等級森嚴, 各有統屬。

     道教是透過大量的神仙故事和眾多的靈跡向人民宣揚證明神仙世界的真實性和得道成仙的可 行性,於是道教神仙人物的羅列也就博雜起來。從最初流傳的神仙,如上古時代的赤松子、 王喬、黃帝、彭祖;到漢魏以後道教人物的仙化,如三茅君、王玄甫;甚至唐宋以後歷史人 物的神仙化,如張果老、呂洞賓等,這都顯示道教神仙不僅包含有道教諸神,儒、釋二教的 聖賢也都被吸納入道教神仙的行列。承襲道教神仙傳統,當今民間的神靈信仰,同樣也呈顯 出博雜的特性。

(一) 三清神

    「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稱,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所居之處,故這三位 尊神就合稱為「三清」。據《道教宗源》等稱:由混洞太無元之青氣,化為天寶君,又稱 「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故稱為「玉清」;由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靈寶君, 又稱「靈寶天尊」,居禹餘天上清境,故稱「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日之氣,化生神寶 君,又稱「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大赤天太清境,故稱「太清」。此三君各為教主, 即三洞之尊神,統馭諸天神,宇宙萬物為期所創造。

(二) 四御神

    四御神是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首先是「玉皇大帝」,又稱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 「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全稱為「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為總執 天道之神。次者是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傳為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之 神。再者是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二極與天地人三才,統馭諸星,並主持人 間兵革之事。末者是后土皇地祇,又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簡稱后土,為執掌陰陽生育萬 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的神。也有說四御神為四極大帝: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極長生 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三) 四方之神

    四方之神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為四方星宿之神。東方之神青龍,屬木,色屬青,更 稱作「青龍」,亦作蒼龍;南方之神為朱雀,屬火,色屬赤,故稱「朱雀」;西方之神為白 虎,屬金,色屬白,故稱「白虎」;北方之神為玄武,屬水,其色黑,故稱「玄武」。道教 常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護衛神,以壯威儀。其中以玄武最受尊崇。

(四)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是道教奉為降神助威的武聖人,又稱為關帝、關公。原為三國蜀漢劉備的武將,姓 關,名羽,字雲長。明初祀為關壯繆公,與岳飛同祀武廟。清康熙年間敕封為忠義神武靈佑 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明代以後,關帝廟遍於天下,與文聖孔子並列為武聖。人有爭執,則求 其決斷。旱時求雨,病人求治,皆禱於關帝。又被視為驅除惡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五) 城隍神、土地公

    城隍是城市守護神。六朝多有祭祀,唐代城隍信仰更盛,宋代以後城隍廟已經遍及天下。城 隍廟多以人鬼實之,以前多在農曆四、五月間舉行城隍會,將城隍置於神輿之中讓人抬行, 稱作出巡。隨後的人扮牛頭馬面、判官小鬼之類,以示懲惡勸善之意。

    土地公則是社村的守護神,是宗教自然崇拜的一部份。六朝以後有將名人死後祀為土地神 者,但宋代以後,土地信仰盛行,不論城鄉,'園林、山岳等皆有土地神。以前多設一小龕, 內有黑衣老翁,伴以老嫗,稱之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年節祭祀,以當地之清靜與五榖豐 收。

(六) 門神

    門神是古代「司門之神」。漢代時指的是白臉喜相的神荼和紅臉怒相的郁壘;唐代門神則改 為秦瓊與尉遲恭。宋元以後也有以溫礄和岳飛、孫臏和龐涓為門神者。又青龍白虎本來就是 道教守護神,故道觀山門多以青龍孟章神君居左,白虎監兵神君為右。

(七) 灶君

    灶君是古代主管炊事飲食的之神,又稱作「灶王」。漢代以後兼掌人間禍福壽夭;晉代以 後,灶君又成為天地間的督察使,專門控管下方人家。唐宋以後,一般認為臘月二十三日或 二十四日晚上,灶神將上天稟告人間世事,除夕夜再迎接下凡。百姓誠心供奉迎送,以求得 「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八) 財神

    財神是舊時民間供奉的招財進寶之神。俗祀財神為趙公明,亦稱趙玄壇、趙公元帥、黑虎玄 壇。民間亦有分為文武財神的,趙公明為武財神,文財神為范蠡。另奉有關帝為財神的,多 為合伙經商者所祀,也有奉五路財神的。舊時民間奉祀財神,或於正月初去財神廟敬香,或 在家迎財神帖子,或在店堂迎接由人裝扮的財神登門。

(九) 媽祖

    媽祖原為東南海一代傳說中的女神,道教奉為航海保護神。古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俗 稱為媽祖。傳說行船於海上,遇大風浪,呼天妃,則整容來救;呼媽祖,則批髮來救。其廟 分布於中國東南沿海和台灣各地,而台灣媽祖廟之多,冠於全國。媽祖為珠冠雲履,玉珮寶 圭,緋衣青綬,龍車鳳輦,配劍持印。前後導從,有千里眼之察奸,順風耳之報事。日本、 朝鮮、東南亞等地,亦多有奉祀者。

(十)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或稱玄女、九天娘娘,是人首鳥身。道教傳說黃帝與蚩尤戰於琢鹿,帝不能勝,於 是西王母便派遣九天玄女下凡授黃帝遁甲兵符之術,因此,後是一直認為九天玄女士助戰的 神仙。

(十一) 八仙

    八仙是道教八位神仙的合稱。唐代時已經有《八仙圖》、《八仙傳》,惟名稱尚未確定。一 直到明代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才定八仙之名為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何仙估、藍 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等。

道教與民間禮俗

    道教從醞釀、發展到成熟都是起於民間,於是道教的禮俗與習慣便與民間固有的傳統相互融 攝影響,對一般百姓的生活起了相當的作用。而在道教與民間習俗交互影響的過程裡,民間 禁忌對道教禁忌形成的影響,道教禁忌對民間習俗的的滲透,便成為民間禮俗的重要內容。

    根據今人卿希泰、詹石窗研究 ,將道教與民間禁忌禮俗分為幾點:

(一) 灶神禁忌 在民間百姓對灶神的信仰,認為灶神是常駐百姓家的「官」,專管每家人的行 為,並將每家私事面見玉帝報告品評一番,而玉皇大帝則根據灶君所奏內容,安排各家來年 的吉凶禍福。於是為了獲得灶神的庇祐,人們就想出各種可以討好的方法,因而形成諸多禁 忌。有關灶神的禁忌很多,如《敬灶全書?灶上避忌》就明白規定: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 擊灶;不得在灶前發牢騷、講怪話;不得將污穢之物送往灶內燃燒。或者建灶時不准孕婦、 產婦或帶孝者在旁邊觀看,因為這些人不潔淨,會冒犯灶神或火神。此外,人們有想出種種 彌補過失的方法,如年末灶君上天庭時,不論窮富,一律備轎馬恭送灶神,並祭祀以佳餚與 糖茶,博取歡心,使其在天庭多說好話。儘管地域不同使得灶神禁忌內容有所差異,但人們 對灶神的敬畏都是等同的。

(二) 海事禁忌 由於對海洋的依賴與獲取,沿海地區也藉此發展出與海洋有關的禁忌,其中嚴 禁出海時船上有七男一女的禁忌便與道教「八仙過海」 傳說有相當的關係。據說因為八仙在 過海上蓬萊仙島時,海龍王第七子「花龍太子」看上色藝皆絕的何仙姑,因而與七位大仙爭 戰,但由於一人難敵七人而敗仗,遂懷恨在心,每見有一女七男出海,便想肇事尋釁,故產 生此一禁忌。此外,有些地方嚴禁女人走上船頭,外人未將腳洗淨也不准上船頭,也有不准 女人搭船下海…等等。因為臨江河湖海而居的人,大多以捕撈漁業維生,也就對與水有關的 神明有著相當的崇敬,例如湖南一帶信奉揚泗(水神),中原一帶多信龍王,東南一帶以媽祖 為多。

(三) 歲時禁忌 歲時禁忌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又以神靈祭日活動 所衍生出的禁忌最 為民眾奉行,深刻影響社會。 1、農曆正月初四為灶神下界之日,當天灶神要查點戶口,因 此各家各戶人都禁止出門。 2、正月初九俗稱「天日」,即玉皇大帝誕辰,這一天禁止屠 宰,不潔衣物也禁止拿出屋外,以免褻瀆天神、五帝。 3、正月十五日,俗稱「上元節」, 是天官大帝聖誕祭日,因為祈求天官賜福,所以民間多誦經持齋,不沾葷酒。道教信奉「三 官神」,傳說「三官神」各有生日,「天官」正月十五日,「地官」十五日,而「水官」十 月十五日。據說三官神對人類各有作用,「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4 、二月初二則是民間所謂的「中和節」,也就是「龍抬頭」。這一天不能洞剪刀針線,否則 會傷了龍眼睛;挑水時禁忌水桶碰著井邊,否則會傷了龍頭;也禁忌推磨,以免壓傷龍頭; 還忌諱喝稀飯,以免糊住龍眼。 5、二月十五日為太上玄元皇帝(即老子)的誕辰,禁忌屠 宰。 6、五月十三日則為關聖帝君降神日,俗稱「關王磨刀日」,這一天禁忌動刀,以示崇 敬。 7、六月二十四日為雷神聖誕,民間俗稱「雷聖誕」,這一天禁忌葷食,屠宰業甚至為 此休市一天。 8、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聖誕,也就是所謂的「中元節」,據說這一天鬼神 都出來了,人們不宜到處亂走,特別忌諱出遠門,因為害怕遇上鬼神,致使一年都不吉利。

(四) 日常禁忌 1、 便溺禁忌:過去禁忌向北便溺的習俗是出於道教對北斗的崇拜。道教稱 北極星為北極大帝、北極紫微大帝,統率三界之星與鬼神。北斗七星則又稱為北斗真君,以 調查人的功 過善惡為主要職志。因為北斗掌握人的生死禍福,因此民間豈能不敬而祭祀之。 2、房事禁忌:房中術原來是道教養生的一個重要內容,再加上傳宗接代對中國人來說是家 族興旺的關鍵,因此許 多道教典籍都有房中養生禁忌的記載。以此衍生,民間習俗中關於婚 姻也就出相當博雜的禁忌事項。諸如在日蝕、月蝕、暴風、驟雨、地震、閃電、水旱災、瘟 疫等等自然現象下,就不宜行房事,因為民間認為此時行房是對天意的違背。此外,與房事 禁忌相互聯繫的有女子懷孕的禁忌,如不要妄語、勿登高、勿針灸、勿疾行、勿下坡…等 等。 3、 日常起居禁忌:由於道教企求長生,所對於日常生活中健康長壽的知識非常重視 與精研,所以其所形成的攝養系統也就變成民間禁忌禮俗的一部份。道教的養生禁忌往往與 中醫有關,如中醫將食物分為寒性與熱性,物性相反的食物不可同食。再者,食物又分為補 或損,補品有益卻又忌太過,損者需瀉時則當用之。諸如此類的道教養生在民間流傳頗廣, 也有相當的影響,更是成為民間健身保養的重要部分。

(五) 建舍禁忌 建築房舍要看風水,是民間由來已久的習俗,這與道教的土地龍神信仰有關。 換句話說,建造房舍、廟宇或造墓,最好以龍穴為中心,且龍穴需面南且開闊,還需要有一 條自東流過的河,這樣的考量影響到民間建房,一般都忌諱坐北朝南,最忌南高北低,俗語 說:「前(南)高後(北)低,主寡婦孤兒,門戶必敗;後(北)高前(南)低,主多牛馬。」所以人 常把房院建在山南水北的向陽處,忌諱選在乾燥無潤或過於潮濕背陰之處。

(六) 道教禁忌與戒律 道教戒律的名目繁多,涵括內容十分廣泛,簡單來說,它是以儒家的倫 理道德為基礎,再加上特有的宗教信仰,構成了既約束道士行為,又對社會民眾有威攝力道 教戒律。從最基本的五戒、十戒甚至上千戒都體現出道教這樣的特色。其中清朝的王常月的 《三壇大戒》可以說是對道教戒律的一個總結。而道教戒律之所以發展,目標仍在於「養 生」以實現「長生成仙」的信仰目標。

    事實上,因為道教是從民間發顯,早期的巫術、方術、甚至陰陽五行、老莊哲學、醫學都浸 潤其間,成為道教禁忌的一部份。相反來看,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得到相當的重視與 信仰,其本身的禁忌無可厚非的也就影響民間禮俗的內容,而達到水儒交融的境界。

道教與新興宗教

    一般界定台灣新興宗教的發展時間,多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東西方各種教門的湧入;再 加上台灣光復後,從台灣本島新興的各教派。換言之,台灣的民間宗教不僅有來自西方的衝 擊,也有大陸教派的餘韻,更有興起於台灣本地的本土宗教。

      戰後在台灣出現的新宗教包含有標榜融合儒、釋、道、耶、回五大教的「大原靈教」;以宣 告孔子精神為主軸、耶穌基督教義為輔的「新儒教」;以《黃帝四經》為主,輔之以易經、 道德經、孝經、墨經、道藏,並聲稱黃帝為教主的「軒轅教」及以忠、恕、廉、明、德、正 、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為真言,標榜五教大同的 「天帝教」。此外,自大陸及國外傳入的教派有伊斯蘭教、喇嘛教、在理教、夏教、摩門教 、一貫道等等。

(一) 台灣創立之教門:

1、 大原靈教 「大原靈教」是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新教門,總部設於台南。「大 原靈教」所傳授的經典稱之為《大道金章》,思想融合儒、道、佛、耶、回五教,主張真理 殊歸同途,因為各教的分別存在,乃是「大原靈」分遣各教教主顯通所成。有關「大原靈 教」的教義可一分為五個層次:首先是神觀,亦即宇宙間只有一個神,名為「天上主宰大原 靈」,既是主宰者,也是造物者。次者,宇宙萬物中惟人最靈,故能參贊化育之理,掌管萬 物之生成。再次者,認為宇宙萬物皆是「道」的產物,「道」為萬物之母,也是「天上主宰 大原靈」的別稱。又次者,謹守戒律與分際,才能達成信仰的目的,恢復「原靈」,並與 「天上主宰大原靈」合而為一。最後,儒、道、佛、耶、回五教係由「天上主宰大原靈」藉 五教教主各顯神通所發揚創立,傳道內容雖有所不同,但真理是一致的。

2、新儒教: 這個教門是民國44年(1955)由陳健夫在台北市成立,主要經典有《新儒學》與 《新儒家》兩書,門人並輯成《新儒學典》以闡揚道法。其教義以宣告孔子的精神為本,耶 穌基督的教義為輔,所以是儒教與耶教合參。目前並無顯著活動。

3、軒轅教: 立法委員王寒生為了提高民族精神,於民國46年於台北市奉黃帝軒轅氏之名創 立「軒轅教」,其教門經典以《黃帝四經》為主,輔之以《易經》、《道德經》、《孝經》 、《墨經》、《禮記》、《道藏》,奉「道」為最高上帝,並以黃帝為教主。主要的信仰為 「尊天」與「法祖」兩個觀念,年中的兩大祭典便是農曆三月三日的軒轅黃帝聖誕及農曆九 月九日的軒轅黃帝昇天日,一般以「黃帝神宮」為其總部。

4、 天帝教: 「天帝教」係民國71年才經內政部核准成立,創教人為前自立晚報發行人李 玉階,法號為「天帝教駐人間首席使者」。其奉「二十字」,即忠、恕、廉、明、德、正、 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為「真言」,並標榜五教大 同。其所依據的經典是神仙聖佛透過降壇告示出來的「善書」,但其所唯一崇拜的真神是 「天帝」,反對核武戰爭,總部是設在台北縣新店市。

(二) 來自大陸或國外之教門

1、回教: 原本盛行於中國大陸的伊斯蘭教於民國39年大陸淪陷後隨政府播遷來台。目前台 灣台北、中壢、台中、高雄、屏東等地,都有回教清真寺設立。

2、 喇嘛教: 喇嘛教在大陸淪陷後來台,代表人物首推章嘉呼圖克圖(活佛)。章嘉大師屬於 喇嘛教四大喇嘛之一 ,國民政府特定任他為蒙旗宣化使,是為黃教領袖。

3、一貫道: 「一貫道」在台灣民間俗稱為「鴨蛋教」,以《論語?里仁篇》中「吾一道以 貫之」為名。大體上而言,「一貫道」教義是融合儒、釋、道、耶、回等五種教義、倫理、 神祇等所創造的道理。「一貫道」經典有來自道門中人的創作,有記述性的文章、但多數出 於神仙聖佛降壇的飛鸞乩訓;或者承襲沿用儒家「四書五經」,道教《道德經》,佛教《金 剛經》、《六祖壇經》、《般若心經》,基督教《新舊約聖經》,回教《可蘭經》等;再者 採用民間廟宇贈閱 之善書。換言之,「一貫道」的教義多引字其他宗派之義理思想。在神仙 觀方面,「一貫道」是多神論,其所崇拜的對象是「無生老母」與「神仙聖佛」。「無生老 母」又稱作「無極老母」、「育化聖母」、「維皇上帝」,是化育天地萬物的主宰,其性光 明。而「神仙聖佛」所指的是儒、道、佛、耶、回五教中的神仙、菩薩、聖人、祖師等等, 但他們不能度人,祇能協助無生老母普渡收圓,教化眾人以得道。「一貫道」秉儒家「人性 本善」之理論以開展自身對人性的觀點。所不同的是,「一貫道」主張人的靈性有無限光 明,先天地生,後天地存,永遠存在而不滅。此外「一貫道」也標榜「天人合一」的觀念, 亦即克盡仁義道德、止於至善,讓人的靈性物我泯除,逍遙自在。 (三) 民間信仰的改革

    台灣民間的媽祖、關公、王母娘娘、觀音菩薩等等台灣民間各有信仰中心。隨著物質品質的 提昇,聖佛聖誕也就愈發規模,作醮的風氣亦更為盛行。傳統廟宇開辦醫療健診服務、開放 圖書協助社會文化、設立幼稚園等等,皆可視為間信仰對社會的關懷行動。另一方面,民間 信仰的發達,也帶動通俗道教、通俗佛教的傳播,如第64代張天師、道士、紅頭法師、術士 等等,均成為傳統道教的專業人員或為指導員。更甚者,一般百姓對仙佛的喜愛與崇敬,進 而將寺廟道觀發展成具商業規模的觀光地區。

    宗教的產生是有其時代背景及人文因素的。台灣的民間信仰在原來道教神靈信仰與民間禮俗 的基點上,相應戰後消極心態、民族意識的激發、甚至是對傳統宗教的反動,一方面對傳統 宗教進行改革,一方面則是開展出具台灣民間特色的新興宗教。但在這樣的一個發展過程 中,道教通俗化、雜揉其他宗教儀式,也就成為不得不然的趨勢。也正因為這樣一個通俗化 的過程,採納民間信仰解籤協談與收魂祭解巫術以廣納香火,或者諸多道觀、佛寺山林淪為 商業化、觀光區,甚至有心人士假借宗教名義行騙斂財,在在反映宗教在入世過程的危機與 隱憂。宗教如何在傳布過程中,保有宗教的尊嚴與崇尚,不致墮入俗流;一般信徒在信仰的 歸求中,如何避免人財損失,這都是面對當前社會所當省思的問題。

[评论][ ][关闭窗口]

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