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万寿八仙宫
道教简史| 道教信仰 | 道教门派 | 政策法规 | 道教文化 | 道教经典 | 神仙简谱 | 活动礼仪
信众服务| 仙境宫观 | 仙风道骨 | 道长风采 | 庙会盛景 | 碑林文化 | 日常活动 | 道教论坛
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古代巫教
    中国远古社会流行过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的原始宗教,这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当时社会上的宗教职业者是巫祝,专事勾通人与鬼神的关系,请神除邪,解说吉凶,转达神的旨意。《国语·楚语》说:在男叫觋,在女叫巫。合称为巫觋。殷商卜文中,巫字很象事神之形。当时的巫以歌舞取悦神灵,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礼仪者,卜则替人预测吉凶以决疑难。巫、祝、卜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且社会地位较高。殷人尚巫,社会上巫风盛行。春秋时代,理性主义高扬,巫的地位渐渐降低,但社会上巫风仍较深,特别是荆楚之地,原始巫教并没有消失,还在民间继续活动。古代巫教中的许多内容都遗留给了道教。道教宫观中的司香火者被称为庙祝,这就是古代巫祝留下的称呼。古人以为生病是恶鬼缠身,须请巫师用符咒驱鬼的法术加以除病,以後道教有符水治病,道经中有所谓驱鬼、斩鬼品,这都是古代巫风的遗传。早期道教如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其巫术色彩更深。米道被人称为「米巫」,佛教指责其为「三张之鬼法」。道教中的符水一派以咒语符箓打鬼捉鬼杀鬼,迎神请神,斋醮活动,上章诵宝诰等,可以说都含有古代巫教遗风。
[评论][ ][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 | 网上投稿 |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书签 | 广告联系 | 广告代理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04 baxiang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西安万寿八仙宫
经营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5007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