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古称劳山、牢山、辅唐山、鳌山,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东部。主峰名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00余米。崂山背负平川,面对大海,巨石巍峨,群峰峭拔,既雄旷泓浩,又不失绮丽俊秀。因此古人说:「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
崂山历来被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远在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三千,赴瀛洲三岛,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即从距此不远的「徐福岛」而登程入海。汉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武帝到崂山「祀神人于交门宫」。汉唐以来,屡有道士真人来崂山栖居修行,宋代有道士乐正子长、刘若拙、甄栖真等隐居崂山。其时崂山已建有大批宫观,着名的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元代是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先后来此山修道。最着者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邱处机。元代崂山又增建了迎真观、华楼宫等宫观。明清时期,崂山道教续有发展,相继有张三丰、徐复阳、李守真等道士入山修道。明代道士孙玄清自幼在崂山出家,后创立法派金山派,亦称崂山派。
崂山道教在最盛时,曾拥有9宫、8观、72庵。保存至今者主要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华楼宫、明霞洞等。
太清宫:亦称下宫,位于崂山东南部下宫湾畔。共分三个独立院落:东南院是三官殿,殿前院内有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据说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香玉》篇里所描写的香玉和绛雪,就是院中的一棵红牡丹和白耐冬的化身。中间的院落是三清殿,西院是三皇殿。上清宫坐落在太清宫西北。有前后二处庭院和偏院,前殿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祀三官和七真。太平宫位于仰口湾畔的上苑山麓。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了一些神像。华楼宫位于崂顶西北。有老君殿、玉皇殿、关帝殿各三间。明霞洞在上清宫北约三里的玄武峰近山巅处。主要建筑为斗母宫。
崂山植被良好,花木繁多,雨量适度,气候怡人,为避暑胜地。来到崂山,听海涛,观日出,游宫观,访高人,定会收获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