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阁皂山

阁皂山,在江西省樟树市(旧清江县)东南面,以山形如阁,山色如皂而得名。有九十九峰,绵亘200余里。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


阁皂山是道教灵宝派的祖山。灵宝派道士称其祖师葛玄在游历诸名山之后,最后于阁皂山东峰卧云庵筑坛立灶,烧炼金丹。道成,于此升天。


南北朝至隋唐间,阁皂山先后建有阁皂观以及仙人、路山、郭公、卧云四庵。宋代是阁皂山的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来此修道。此期的主要宫观是阁皂观。宋真宗于大中祥符(1008━1016年)中,以其曾用过的年号「景德」敕名为景德观。宋神宗时又赐给阁皂山御书一百八十卷,良田二千余亩。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又将景德观敕名为「崇真宫」,追封葛玄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又将崇真宫改名为「大万寿崇真宫」,追封葛玄为冲应孚佑真君。当时阁皂山盛况空前,有房屋一千五百余间,道士五百余人。元朝对阁皂山逐渐冷落。至正十二年(1352年),该山主要宫观崇真宫,遭山寨之变,台基殿宇俱毁,灵宝派元气大伤。到明朝时,经过阁皂山道士徐麟洲的努力,宫观得以修复。明初,朝廷先后授阁皂山五十代传人李半仙、五十一代传人张尊礼、五十二代传人黄谷虚为正八品灵官。但到宣德八年(1433年),阁皂山再度遭到山火焚烧。万历(1573-1619年)间,道士刘开化企图重修宫观,终因财力有限,无法实现。至清初,阁皂山已衰败不堪。清末民初,有着名道士欧阳明性,能医善药,武功高强,他住持阁皂山后,殿堂才慢慢地有所修复。但到解放初,宫内只有三位道士,后也都陆续回家务农去了。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对阁皂山的崇真宫、山门、接仙桥、鸣水亭、鸣水桥、放生池、百花园、炼丹井等道教名胜古迹逐一进行了修复,使之初具规模。我们期待着这一「灵宝祖庭」,早日重现昔日风采。

[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