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又名常山,位於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的塞上地区,为五岳中的北岳。主峰玄岳峰(又名天峰岭),海拔2017米,高度为五岳之冠。道教称恒山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
现存恒山道教资料很少,难以详述。相传汉代的茅盈曾入恒山修道。至唐代,著名道士张果(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长期隐居恒山。至今恒山上有一岭名曰果老岭。宋元时,有杜志寥、孙道微、赵道详、彭正忠等道士曾任恒山各宫观提点。明清以降,恒山道教逐渐衰落无闻。
古代对北岳的祭祀,从汉至明,一直在河北曲阳县,所以曲阳至今还保存著规模宏大的北岳庙。至清代祀北岳,始改在山西浑源县,并大规模地建造恒山庙宇。
恒山上较早的宫观为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年)修建的北岳庙。此庙历史上屡经毁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为寝宫。大殿内供奉北岳大帝及其夫人。
从寝宫出来,路上有白云堂,又名接官亭,为历代官吏登山食宿处所。在白云堂的东侧有玄井亭。玄井亭西有十王殿、马神殿和牌楼,北面有紫微阁。在紫微阁北面的石崖上有三茅窟,相传为三茅真君得道处。
从马神殿向上便是纯阳宫,内奉吕纯阳仙师。再向上便是九天宫,正殿内塑有九天玄女神像。其北有凌云阁、斗母阁,南有山神庙、疮神庙,东有太乙庙等。
恒山的主庙为恒宗殿,位於恒宗峰半腰的峭壁下。恒宗殿又称贞元殿、元灵殿,俗称朝殿。该殿创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殿内供奉北岳大帝金身像。殿内外悬有众多匾额;殿前有元代铁铸云牌一面,殿外有石碑数十通,为研究北岳道教历史之重要史料。
恒宗殿西北高处的崖壁名会仙崖,在会仙崖的半山腰,有一个凹进崖间的平台,台上建有会仙府。会仙府又名集仙洞,内塑八洞神仙集会像,栩栩如生。仙殿旁还建有玉皇阁和御碑亭。东西两侧崖上布满了历代名人赞颂恒山雄姿的摩崖刻石。会仙府是恒山最高处的建筑,置身仙台,脚下云岚飘飘,头顶松风阵阵,四周云峰隐现,令人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