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位於湖南省中部,为五岳中的南岳。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为最大特色。就总体而论,则以秀冠五岳。横亘八百里,有峰七十二,回雁峰为首,岳麓山为足,最高者为祝融峰。
衡山自古就是道教圣地。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而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都在衡山上。据《南岳志》载,从东汉至明清,在衡山筑观建院、凿洞辟崖,进行隐居修炼、传道授业的名羽高道,共有109人。汉代的茅盈,先诣南岳拜师学道,而後去茅山修行,被奉为茅山派祖师。晋代著名女道士、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避乱南渡,栖止南岳,在这里修习授徒,直至八十三岁仙举。唐时一代高道司马承祯,开元间自海上乘桴至南岳,结庵九真观北,玄宗封为正一先生。其弟子薛季昌,继承师道,弘法南岳,玄宗礼重,呼为道兄。宋代的南岳道教,亦盛极一时。山中高道陈兴明、施存冲、徐灵期、尹道全等,先後受到皇帝的赐封。元朝皇帝封南岳道士刘用光为「冲静先生」,并御书「行业清高、精诚感格」八字以赠之。明清以至近代,南岳道教逐渐衰落。现在,南岳道教正重新崛起,日趋兴盛。
衡山上的道观庙宇,以南岳大庙最为宏伟。大庙坐落在衡山南麓,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有九进、四重庭院。东有八观,西列八寺。大庙第一进为棂星门,第二进为奎星阁,第三进是正南门,第四进是御碑亭,第五进是嘉应门,第六进是御书楼,第七进是圣帝殿,供奉南岳大帝坐像,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後殿,殿中神座上设南岳大帝与夫人景明皇后坐像。最後一进是北後门,东有注生宫,西有辖神殿。
衡山上曾建有众多道教宫观,但到了近代,大都已毁坏。1978年以後,道士们重集南岳,维修道观。经过20年的艰辛创业,从山上到山麓,已形成道教建筑网络。南天门的祖师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恢复了道观的面貌。半山亭的玄都观,修复一新,其建筑装饰远远超过历史规模。登观揽胜,极目湘楚,心旷神怡,是半山的游览佳处。大庙东八观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三元宫、纯阳宫、寿宁宫、仁寿宫、铨德观、注生殿,从废墟荒草中拔地而起,完善了南岳大庙古建筑群。坐落在集贤峰下、白龙潭畔的黄庭观,是在晋代遗址上建起来的,现已成为南岳西线唯一的道教胜地。这些道观的修复重建,不但为道教徒安排了从事宗教活动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完善了南岳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再现了源远流长的南岳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