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南宋金元道教

    南宋偏安,与金、元对峙,形成继南北朝之後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分治的局面,由此带来道教发展的新格局,宗派纷起。南方以符箓三山为主,又有神霄、清微、净明等派,还有所谓金丹派南宗。北方产生了太一教、大道教、全真道等新道派。这是道教史上的又一个转折时期,教义教制都呈现了新的面貌,内丹学大为流行,形成以炼内丹为主旨的道派,而符箓派吸收内丹术,形成新的符箓道派,道教再次出现改革的气象。这次改革不像南北朝是要完成从民间到官方的任务,而是道教自身教义教制的革新,并因此形成新道派。


    南宋道教:南宋统治者对道教不再象真宗、徽宗那样狂热,南宋高宗还对徽宗崇道的流弊作了纠正。对道教的管理也加强了,建立宫观,道士出家等皆有严格限制。但统治者对道教仍然信奉,并将崔府君、四圣真君作为皇室保护神而加以崇祀,以庇佑其半壁河山。道教法术同样获得统治者信赖,加以运用,凡遇灾祸或节庆,都命道士做法事,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南宋统治者对道教伦理思想大加提倡,比如宋理宗推荐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给社会,亲笔为其刊本题写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人行善做好事,免遭神灵报应。经统治者提倡,《感应篇》广泛流行於社会上,继之而起,形成了一批道教劝善书,以收拾人心,维护社会秩序为使命。南宋统治者对於道教,不外也是利用它的教化功能,安定社会,巩固皇权。


    南宋道派以符箓派居多,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所谓「三山符箓」为中心,即仍以传统的符箓派正一、上清、灵宝为主,另外还有净明道和内丹派南宗,以及新兴的东华、神霄、清微等符箓道派。


    茅山宗在南宋,共立十五代宗师,这些宗师虽不乏以道术名世,受到朝廷徵召赐号,但除蒋宗瑛外,皆无著述传世,在教义的发挥上,较茅山宗鼎盛的隋唐时代已呈衰退之象。南宋时茅山宗在道教中已不居主流地位,这一地位已由龙虎山张天师道所取代。


    南宋高宗、孝宗、宁宗、理宗等对张天师道都十分崇奉,除了大修龙虎山上清宫,又优礼天师。尤其是理宗时期,加封张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钦定龙虎山为江南符箓道派的统领,主管三山符箓,龙虎山张天师道此取得了统领符箓诸派的显赫地位。


    阁皂宗是由灵宝派衍化而来,或者说就是灵宝派进入宋元後的另一名称。灵宝派道士多活动於民间,罕见有受朝廷徵召赐封的高道,其影响和地位故不及茅山、龙虎二宗。南宋时,灵宝派在民间影响较大,以江西阁皂山为本山,但传行灵宝法者不仅仅是职业道士。


    金丹派南宗:两宋金元时,道教内丹学空前兴旺,出现了以炼内丹为宗旨的道派,流行於南宋的金丹派南宗是其代表之一。所谓「南宗」,严格地说是内丹的一个学派,师法宗承张伯端《悟真篇》,主张大隐混俗,不倡出家,与全真道不同。南宋时,南宗一派凡四传。第一传陈楠,为张伯端三传弟子。从张到陈,并无教团组织和本派宫观,仅在个别人中以丹诀秘传。第二传白玉蟾,为南宗教团的创建者。张伯端、石泰、薜道光、陈楠、白玉蟾五代,被南宗尊为「南五祖」。第三传有彭耜等。第四传有李道纯等。张伯端之後,南宗在修炼上可分为重内丹传统与重禅道融合两大类,重内丹一类又分清修、双修二派,重禅道融合一类以揉合释道二家的「以心契道」说为理论基础。入元之後,南宗教团力量弱小,合流於全真、正一派而消失。


    金代道教:金统治者一方面尊玄重道,另一方面也对道教加以了限制,以防道教「惑众乱民」,北方社会的战乱,民族矛盾的尖锐,金统治者对道教上层人士的笼络,道教自身发展演化因素等等,使太一教、大道教、全真道三大新道派从民间涌现,成为金代道教的主流。


    元代道教:入元以後,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现兴盛局面,这种兴盛与隋唐道教相比,主要不是教理教义上的,而是教团组织上的,新老道派呈现合流的趋势,形成了北方以全真道为代表,南方以正一道为中心的格局。


    南宋末年,张天师道即与元室结上关系,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之前,效法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礼聘,遣密使入龙虎山,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密求符命,可大称元室二十年当统一天下。南宋亡後,忽必烈於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召见可大之子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待以客礼,命主领江南道教,赐银印。次年(公元1277),又醮於长春宫,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江南道教事,准许自给牒度人为道士。此後,历代正一天师皆被元室封为「真人」,命袭掌三山符箓、江南诸路道教事。元世祖对张宗演的两次接见,使他获得了不同寻常的头衔和职务。首先是天师头衔。元世祖在其《制》文中称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等於以官方名义正式承认了「天师」头衔。在此之前,张陵後人虽自称天师,民间也以此相呼,但从未受到官方认可,宋代皇帝仅赐以「先生」号。正式用官方名义承认张陵子孙为天师始於元始祖忽必烈,也只有元朝政府如此做,到明太祖即位即取消了天师称号。其次是主领江南道教的权力。南宋末张可大受命提举三山符箓,权限不及此,现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便与全真道分治南北,成为道教诸派中发展最盛,势力范围较广的一个派别,其发展远远超过了茅山宗和阁皂宗。入元以後,从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第四十一代天师张正言,均受元室尊崇,封为真人,尊称天师,命掌江南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殊荣,是龙虎山张天师道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历代天师受命主管江南道教,不仅江南符箓派的教务受其统领,全真道之在江南者,亦受其统辖。江南道教各派宫观的赐额,道官、道职的任命,以及道官封号的赐予等,皆须经天师的首肯和转达。这使得历代天师的首领地位日渐巩固,以至到元代中後期,以天师为首领的龙虎宗逐渐形成为南方道教的重心,其馀道教符箓派一步步结合到它周围,最後组成一个大的道派--正一道。


    南宋金元是道教发展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综上所述,可知南宋金元是道教发展史上又一重大转折时期,逐步形成了全真、正一两大道派各据一方的格局,为明清乃至近当代道教的发展、教派的地理分布等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是正一道主要分布江南,全真道占据北方的格局。比较起来,全真道分布更为广泛,在南方的不少地方也建立起全真宫观,这一格局是明清时最终完成的。

[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