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北宋道教的恢复发展,教理教

    北宋统治者崇道:北宋统治者崇道,以真宗和徽宗为代表。真宗仿效唐玄宗尊奉圣祖老子的手法,制造了赵玄朗天尊作为其始祖,并演出了「天尊降临」的戏剧,上天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真宗时又有所谓天书下降,据称有神人告诉真宗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因此改元大中祥符,以应「上天眷佑」之意。徽宗崇道更甚,且托称「天神下降」而复兴道教,道士林灵素遂迎合旨意,称徽宗乃长生大帝君下降於世,为道教之主。在徽宗授意下,道录院正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任用茅山道士刘混康,赐以「葆真观妙先生」之号。又多次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进京,赐号「虚靖先生」。特别受其宠爱的道士是林灵素,赐号「通真达灵先生」,令其删定道史、经箓等,并拜其为师,道教亦因此而显贵。徽宗还大兴宫观,铸造九鼎,设立道学制度,亲自注解《道德经》,扩展道教队伍,使道教获得较大发展,道士社会地位很高。真宗和徽宗是北宋统治者崇道的两个高峰期,崇道的目的,仍是借此巩固统治地位。


    北宋道派:北宋道派,还是以茅山宗最盛,传授世系也清楚,统计起来共有八位宗师,符箓道法在此时获得大发展,特别是所谓「五雷法」,呼风唤雨,甚得统治者青睐。张天师道也逐步走向兴盛。自盛唐统治者大力扶植张天师世系起,张天师道开始复苏。至中晚唐时,逐渐形成江西龙虎山天师道,并构造出传承世系。南唐统治者在龙虎山新建了张天师庙,对之大加褒扬,使之在社会上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入宋以後,由於受到统治者更加有力的扶持,龙虎山天师道一步步兴盛发达。真宗时,召见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赐封「真静先生」,吏部尚书王钦若为之奏请立「授箓院」。又赐钱在龙虎山扩建上清观,免其田租,准其世袭。从此,宋代嗣任天师均袭封「先生」号,这是当时道士中最高阶位的称号。


    道教教理的建设:道教教理的建设,由於诸多道教著名学者如陈抟、张伯端、张无梦、陈元等的努力,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陈抟《易龙图》以象数解易,开创易学图书学派,以图象和数字显示世界发生及构成,所说道器、体用等范畴,对宋代理学有明显影响。自杜光庭总结汉以来的道教老学後,北宋道教学者解注《道德经》者虽不算多,但也有一定影响,并有新特徵。像张无梦结合易老,又以内丹为用,发挥道教修炼养身之旨。无梦弟子陈景元注《道德经》二卷,今《正统道藏》收其《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以治身治国为老学之要,认为《道德经》以重玄为宗,自然为体,道德为用,哲学上继承了唐代重玄学派的观点,又作了政治上的发挥,在宋代产生较大影响。宋代道教易、老之学融通开展,这是其教理的特色之一,另一个特色就是内丹学理论的体系化。隋代苏元朗著《旨道篇》以示弟子,又用《参同契》指导内丹修炼。唐代绵州昌明县令刘知古,著《日月玄枢论》讲述内丹修炼之理。唐代陆续产生了一些内丹著作,如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大还丹契妙图》,还阳子《大还丹金虎白龙论》等等。到唐末五代,内丹术更为发展,特别是五代到北宋时期,是道教内丹取代外丹的关键时期。唐末,至一真人崔希凡撰《入药镜》,对内丹理论和方法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五代道士彭晓精研《参同契》,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借《参同契》以发挥自己的内丹思想。唐末五代,又有钟吕金丹道的崛起。关於锺吕的传说非常多,加上後来锺离权,吕洞宾跨入八仙的行列,锺吕传道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北宋陈抟将其内丹思想形象化於《无极图》中,由无极出发,由得窍入手,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後复归於无极。这是对道教内丹学的一次重要的理论总结。北宋神宗时,张伯端尽毕生精力著《悟真篇》,继承锺吕金丹的性命双修说,主先命後性,又将陈抟《无极图》的内丹思想加以阐发,自成一家,与魏伯阳《参同契》同被道教推为正宗,是内丹学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对此後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形成金丹派南宗。内丹学的兴盛及其理论体系化,是道教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北宋以後,道教教理教义多从内丹学中体现出来。

[评论][ ][关闭窗口]